实施乡村教育振兴,为乡村振兴战略 提供有力支撑

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河南省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统筹谋划和推进。我认为乡村的振兴、农村的现代化最终要靠人才,离不开乡村教育的振兴。自教育部2005年颁发《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我市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不健全、教学环境差、装备陈旧、设施不配套等乡村教育“硬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目前“城镇挤”和“乡村弱”教育两极分化现象依然明显。根本原因在乡村教育“软实力”的严重缺失。

乡村教育振兴,教师是关键。教师是乡村教育的灵魂,没有优秀教师的坚守和素质的不断提升,振兴乡村教育将难以实现。而目前一方面农村教师的生活、工作条件与城市相比差距较大,农村很难吸引、留住优秀教师,农村优秀骨干教师纷纷涌向城区,随之而来的是农村优质生源的流失,农村教育质量的不断下滑;另一方面生源大量进城,学苗越来越少,质量越来越差,老师们的工作积极性遭受打击,为了自身的发展也想尽办法“进城”,造成当今农村教育发展的恶性循坏。因此通过资源配置、政策扶持和制度建设,不断改善乡村教师教学条件,教师待遇向乡村教师倾斜,为乡村教师在工作、生活方面创造更加优良的环境,让他们有更多归属感、获得感,真正打造一支“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乡村教师队伍,是振兴乡村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美育的严重缺位是农村教育振兴的另一个突出短板。美育可以使孩子们找到自己的闪光点,促使他们的性格、心性更加完善。美育学科对孩子情操的熏陶是其他学科代替不了的。美育的缺位对农村学生的伤害也是显而易见的,乡村学校和城市学校的孩子相比,前者看上去明显有一些消极、内向、不自信、缺乏活力。我国教育部门提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各义务教育学校,音乐、美术等美育课程要按要求开设,但很多农村学校由于美育师资力量不足,都是由语文、数学等老师代替进行一些简单的教学,或者高年级班级为了保障学生升学,干脆把音乐、美术等课程都替换成了语文、数学等主课。针对这些问题,一方面各级教育部门及乡村学校要转变以分数为“指挥棒”的教育理念,严格按照国家素质教育的要求开设课程,开展教学;另一方面要不断拓展工作思路,发展“互联网+教育”,促进城乡优质资源的共享,推动城市优秀美育教师“下乡”交流教授,多渠道扩大农村美育教学资源的供给。

立足乡村振兴战略,实行乡村教育改革。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特色教育、职业教育,针对农村学生了解农村的优势,规划性的培养新一代爱农村、懂农业、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发展乡村教育,除了办好公办学校,也要支持发展民办教育机构,吸引更多符合条件、热心乡村教育的社会各界人士以及资本参与到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逐渐满足乡村家长和学生对高质量、多样化、个性化教育的需求,为乡村教育增添更多选项,不断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刘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povertyrelief/13425.html

(0)
上一篇 2021-03-14 21:28:09
下一篇 2021-03-25 12:27:31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