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趁此春时“庄稼院”里“育秧苗”

浙江省建德市梅城镇人民政府 陈慕远

近日,2024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在中央党校开班。开班式上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指示强调,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新征程上,年轻干部重任在肩、大有可为,必须牢记初心使命、顽强拼搏进取,奋力跑好历史的接力棒。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趁此春时,广大基层干部也应该加入“春耕大军”,在波澜壮阔的乡村振兴征程上,犁好“求索之田”、栽种“绿色秧苗”、耙除“丛生杂草”、滴灌“成才活水”,引领乡村振兴朝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深入发展。

“耕”新“学习态度”,犁好“求索之田”,廓清思想迷雾让“生态之山”与“经济之山”双峰耸立。“理论的先进,是最彻底的先进;思想的主动,是最大的主动”,广大基层干部要成为乡村振兴的“擘画者”,在广袤基层的土壤中结出“累累硕果”,首先要建强思想柱石,夯实理论根基,用“闻鸡起舞”的学习态度,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中精耕精华理论和精辟论断,深入领悟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中央及地方层面关于乡村振兴的政策、方针等理论内容,让扎根基层的实践工作都根植于肥沃的理论沃土之上,以“学不可以已”的求索心,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蓝天碧水保卫战,让落实于行的举措皆“师出有名”,让广袤无垠的“理论田地”上开满“学有成效”的“繁花”,从而以清醒的政治判断力、聪敏的政治领悟力和睿智的政治执行力,让行走于乡村振兴远征中的步伐方向更明、思路更清、动力更足。

“耕”新“增长方式”,栽种“绿色秧苗”,助推文旅融合让“发展底色”与“实干成色”双色调和。“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秀美的自然风光是人类“诗意栖息”之所,是承载“山水乡愁”之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生态环境既是我们成长的“摇篮”,又是不断发展的“根脉”,只有守住“根脉”,才能锻造“风骨”。行走于希望原野,广大基层干部应是“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理念的“宣传者”和“实践者”,要让“两山理念”成为崭新“经济增长方式”的引擎,于“山水之间”寻觅“生态旅游”新线路、在“沃野之上”探索“体验消费”新模式、在“花前月下”开拓“集约经济”新思路,在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的前提下,整合“采菊东篱,悠然见南山”的自然山水禀赋、挖掘“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历史人文风韵,让点“绿”成金的“发展底色”与文旅融合的“实干成色”融合为乡村经济绿色增长的“亮色”,让“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人间天堂变成“鸡犬相闻、阡陌交通、鸟语花香”的诗和远方。

“耕”新“发展思维”,耙除“丛生杂草”,连通产业链条让“一枝独秀”与“满园春色”相得益彰。乡村振兴,产业先行。“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时代发展之车轮滚滚向前,产业振兴呼唤一种崭新的“思维模式”,广大基层干部要“因时而变,顺势而为”,立足“一地一品”,通过“阅方志”溯源“特产之脉”、通过“入深山”摸准“瑰宝之踪”、通过“访乡贤”开掘“文化之源”,找到能够驱动乡村产业巨轮行稳致远的“乡土特产”。在“小特产”成长为“致富花”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以“产品深加工”为突破口,以一步一个脚印的“深脚力”拉长产业链条,助力“小特产”成为“终端货”,还要在“终端货”成为“大品牌”的道路上,以逐“绿”前行的“韧劲”铲除“丛生杂草”、抵御“利润诱惑”,确保产业发展沿着“纯天然”“无公害”“绿色有机”的方向深入发展,打造价值链、增值链、产业链“三链并进”的产业振兴发展新格局。

“耕”新“致富路径”,滴灌“成才活水”,构建人才雁阵让“服务诚心”与“天下归心”心有灵犀。“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崭新的时代是与时俱进者的舞台,乡村振兴的崭新跑道注定由具有新型发展理念的“人才”引领,广大基层干部要争做“头雁”,聚“天下英才”构建“发展雁阵”。要立足人才的特殊禀赋和个性,树立激励人才重实际、干实事、求实效的工作导向,在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中做到“不拘一格”广纳“行家里手”,在“跳出本地看本地”中招引“外来人才”、在“走村入户访贤才”中让“乡土工匠”破土而出、在“精准滴灌育贤才”中让“禾下新农”驰骋沃野。还要不断寻求乡土人才发展的新路径,培养广大农民成为新型农业科技的“使用者”、新型电商技术的“受益者”,让广大农民成为“新型职业人才”,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在产业谋划、人居环境美化、农村垃圾分类、水土保护及污染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建立新功”,真正形成“头雁领航、强雁护航、群雁齐追”的“共同富裕”新气象。

本文信息来源自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4-03-19
下一篇 2024-03-19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