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基层民主,探索基层治理新思路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想打通群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完善基层民主,就必须补齐基层治理过程中的各项短板,以愚公移山的决心和毅力,落实好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避免形式上的人民当家做主,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好干群关系的“连心桥”。要想严防基层治理过程中出现的“不作为”“形式主义”等现象,还有几个问题亟待解决。具体表现在:

一是部分基层工作者沿袭过去制度,走不出工作上的“舒适圈”。一方面社区干部年龄多偏大,且很多都已经在相关业务工作上躬耕十数年,在新制度的学习与执行上刻意逃避,在处理解决问题上选择安于现状、墨守成规。另一方面社区老党员群众习惯于过去的开会与办事流程,缺少学习,进步缓慢,观念陈旧,固步自封,不理解、不认可新的规章制度与办事流程。

二是基层党员队伍年龄比重偏大,社区发展缺少骨干力量。一方面有想法的年轻党员多在外打工,一些活动难以开展,正常的组织活动以及培训难以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年老党员大多有心无力,不能紧跟最新政策,着眼全村发展,立足新农村建设,对社区的发展提出切实有效的可行性建议。在外党员外出时间又较长,节假日回家往往匆匆忙忙,对家乡建设的参与感不强。

三是年轻基层干部在处理村务党务存在力不从心的现象。社区中有些老人传统观念重,习惯于自持辈分,重资历,轻能力,在言语沟通中排资论辈。年轻同志社会阅历少,加上年龄差距,说起话来不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有时候难以突出重点,将政策给群众解释清楚,不能与群众建立起信任,在召开会议、推进工作过程中往往造成“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

要想解决好这些问题,完善基层治理体系,保证人民群众真正当家做主,而不是流于形式,则需要更加完善的管理制度,在实践中探索出基层治理新思路。

一是建立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在政策上予以肯定与鼓励,让基层干部有底气、有方向地开展工作,不断深入推进新制度、新政策的落实。二是要引导吸引更多敢想敢干的年轻干部深入基层,扎根基层,通过建立更多的成长渠道和生活方面的支持,培养出一批想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的基层干部;三是培养沟通交流意识与能力,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让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同志、村中德高望重的老党员等中坚力量,帮助新下基层的干部,一方面尽快熟悉基层情况,另一方面掌握基层工作沟通技巧;四是健全管理网络,做好党员干部回归管理工作,抓住党员过年过节回家的机会,召开好座谈会,向他们通报社区情况,引导他们对社区的发展建言献策。

最后要鼓励基层干部之间多交流,在面对群众诉求时,要敢于接烫手山芋,敢啃硬骨头,用心用情用力用智化解发展基层民主过程中遇到的风险难题。同时要肯定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行为,基层干部做好引导沟通工作,形成问题由群众共同解决,效果由群众共同评判,成果由群众共享的良好氛围,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羡鱼,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13091.html

(0)
上一篇 2023-03-21
下一篇 2023-03-21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