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民生导向 彰显政策温度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不仅是口号或者理念,更是行动,是我党执政为民,始终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党员干部只有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就能够凝聚起干事创业的强大力量,带领人民群众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

倾听民声“风向标”。民声反映的是民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民有所呼”体现了民众对我们的期盼,只有及时了解民众所想,才能帮助我们工作进行改正提高,为正确决策提供依据。中国历代执政者均注重广开言路,及时了解民情民意。如古代“路鼓”与“肺石”制度,均是为无权无势的冤民设置的鸣冤渠道,凡有冤不能自申者,可立于肺石之下,或击打登闻鼓,政府以此广达四聪,知万人之情。为政一方,不能只看上级眼中的政绩,不看群众眼中的生计,必须深入了解民众所需所想所思,才能明确工作的重心,找准突破点,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才能获得群众认可,提升群众的幸福感。

布局调研“关键招”。基层是政策措施落实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前线”。基层的千头万绪、错综复杂,仅靠坐在办公室“头脑风暴”难知全貌,而是应当选择躬身入局,扑下身子、放下架子,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要杜绝形式主义的“一叶障目”,摒弃来时“轰轰烈烈”,走时“一地鸡毛”,给基层“添堵”。要吹散形式主义的歪风,大兴实事求是的正风,到问题最多的地方去,到矛盾最突出的地方去,从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基层的施策治理中查短板、找不足。同时,党员干部要带着真挚感情引导群众说真话、讲实情,既听“和风细雨”,也听“暴风骤雨”,乐于倾听并认真研究和吸取,真正把情况摸清摸透,形成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用好政策“回音墙”。知民情固然重要,如何将民情转化为我们的行动力也很重要。对于民众的呼声,我们需要去倾听,还要立刻做出响应,切切实实去解决百姓生活中的烦心事。群众利益无小事,对老百姓来说,他们身边每一件琐碎的小事,都是实实在在的大事、急事、难事。他们向政府表达他们的诉求和呼声,体现他们对我们党和政府的信任,如果这些“小事”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对于百姓的呼声无动于衷,不仅影响党在人民群众的形象,日积月累,甚至会动摇党执政的根基。因此,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不能含糊,必须积极、主动、及时、高效地回应,唯有如此,才能增进党员干部与群众的感情,党和政府才能得到群众的真心拥护。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tbzzk3,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25699.html

(0)
上一篇 2023-06-16
下一篇 2023-06-16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