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天上掉下的馅饼有毒!

据媒体报道,当前出现一种新型通信业务诈骗,运营商通过营销电话或其他方式推荐客户升级套餐,并通过免费领手机、赠礼品等诱导消费者办理高价套餐业务,这些业务往往捆绑金融产品,让用户因此背上网贷。业务员在诱导客户办理业务时,往往顾左右而言他,故意模糊背后的信贷风险,一味宣传礼品的“甜蜜诱惑”,让客户在不知情或糊里糊涂的情况下被诱导办理业务。不少市民在被运营商以免费领手机话术诱导办理业务后,发现自己背上了分期贷款业务。合约期间,如未按时缴费,产生逾期,轻则面临短信、电话骚扰,重则影响征信,或面临罚息和诉讼风险。最为恶劣的是,通信营业厅的业务人员为完成任务,将“魔爪”伸向不懂网络、警惕性低的老年弱势群体

互联网浪潮下,各种消费诈骗行为种类繁多、名头各异,可谓是“乱花渐欲迷人眼”。因此,如何提高防范能力,鉴别消费陷阱,捂好自己的钱袋子,也就成了消费者的必修课。一方面,个人需要常关注时事新闻,了解新型消费欺骗手段的各种形式,增强警惕意识,节制不必要的物质欲望,树立健康的消费观念,避免“贪小便宜吃大亏”。另一方面,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每个人都要增强法律观念,树立依法维权的意识,遇到消费欺诈,不要有不吭声、怕丢脸的心理,要敢于亮剑,保存证据,通过拨打市场监管部门投诉热线、及时报警等手段,维护自身利益。同时,也要大胆向媒体披露线索,揭发黑心商家的恶劣行径,为更多消费者敲响警钟,避免更多人受害。

相关监管部门针对新型通信业务贷款诈骗也要及时出台监管法规,堵住监管漏洞,并严格执法,铁拳斩断资本主义伸向通信业务罪恶的手。建立诈骗黑名单制度,对办理电信业务金融诈骗的营业厅,诈骗业务金额超过一定数目限制市场准入许可。运用互联网监管,对被投诉核实诱导通信金融诈骗的业务员号码进行技术手段限制外呼。同时,也要联合媒体,采用短视频、直播、公益讲座等方式为群众推送通信领域多种多样的诈骗手段和形式,提升全社会的防范通信金融诈骗能力,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消费心理,鉴别诱惑背后的陷阱。尤其对于认知能力较弱的老年弱势群体,更要采取通俗易懂的形式进行案例讲解,引导他们防范通信金融诈骗。

商业竞争下的营销逐利行为无可厚非,可商家应积极承担起社会责任,诚信经营,明确、全面告知消费者办理业务的详细信息和相关风险,充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恶意不告知通信业务背后的信贷真相是一种肆意践踏道德底线、利用法律漏洞的无耻行径,不仅伤害了消费者的情感信任,也不利于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更易掀起消费者对通信市场的愤怒情绪潮。只有坚守道德底线,秉承消费者至上的经营理念,商家才能长远经营,赢得市场的认可。

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切莫有薅羊毛、占便宜的心理,擦亮眼睛,选择诚信经营、口碑较好的营业厅办理业务。毕竟,天上从不会掉馅饼,如果有一天掉到我们面前,一定当心,这块馅饼可能有毒!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323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28866.html

(0)
上一篇 2023-07-04
下一篇 2023-07-04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