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走好“四下基层”群众路线

近日,中央主题教育办印发通知,要求把学习推广“四下基层”作为第二批主题教育重要抓手。领导干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35年来,“四下基层”在实践中长期坚持并发扬光大,成了解决基层存在问题的“传家宝”。广大党员干部要和群众谈谈家常话,与群众走走田间路走好,为群众解解难题山,走好“四下基层”群众路线。

和群众谈谈家常话。“四下基层”考验的是干部做群众工作的水平,特别是与群众“谈得来”的本领。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群众交流,用真诚和热情去感染群众,才能听到真话、取得“真经”。有些干部久居机关,很少深入基层,与群众交流时仅凭一股热情劲,却少了一股热乎劲,或是自己讲得天花乱坠,群众听得云里雾里,又或是被群众讲得不明所以、问得哑口无言。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对基层缺乏了解,与群众缺少交流,接“地气”不够,与群众说话底气就不足。为了避免陷入“话不投机半句多”的窘境,下基层前必须做足“功课”,对群众关心问题、在意事件,提前思考准备,做到心中有数,善用群众语言拉近情感距离,把话说到群众关心关注的“点子上”“心坎里”,做到话到情也到。

与群众走走田间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要坚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从基层实践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唯有从群众的角度出发,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才能真正察民情、听民声、解民忧。因此,“四下基层”就是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主动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去,迈开步子摸实情、俯下身子问良策、放下架子求实招。保持追根究底的态度和“甘当小学生”的精神状态深入剖析问题根源所在。综合运用发散思维、逆向思维、辩证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使调查所得的零散认识系统化、表面现象深刻化并深入研究政策执行梗阻、群众急难愁盼等问题背后的逻辑规律,摸清问题产生根源和实质原因在“知其然”的基础上“知其所以然”。

为群众解解难题山。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下基层的最终目的,在于解决群众的现实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主题教育评估成效要用事实说话,开门抓评估,让群众评价,确保评估客观真实。倘若停留在“一下了之”,群众问题“悬而未决”,调研报告“束之高阁”,不仅对推动工作无益,更影响党的形象。因此,下基层要把“解民忧”作为关键点,聚焦群众最期盼、企业最急需、发展最迫切的问题,出实招、办实事、解民忧;要把“暖民心”作为落脚点,厚植为民情怀,把群众的小事当成自己的大事,把群众的难事当成自己的家事,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以为民造福、为民尽责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杨园园)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1694,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55533.html

(1)
上一篇 2023-11-22
下一篇 2023-11-22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