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电信诈骗当多措并举

近日,“中国科学院博士被骗至缅甸一年,每日被迫工作18小时”这一新闻又引发了对电信诈骗的新一轮关注热潮。许多网友纷纷表示“博士也会被骗,这难道上了个假的学?”然而,我们不能仅凭这起个案就判定“读书无用”,而是要看到背后深层次的问题。

随着近年来我国反诈宣传的普及,国内民众的反诈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与此同时,来自缅北等地的电信诈骗手段也发生了变化,更多“流行”的是以高薪诱骗,等人到后限制人身自由,让家属拿钱赎人的套路。不可否认的是,这样的套路恰恰迎合了当下国内就业形式极其严峻的现状,许多大学生、高知分子也难挡这种诱惑,这是有一定时代因素的影响所造成的。所以,我们更应当关注的是如何来打击电信诈骗,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性利益。

首先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电信诈骗、尤其是跨境电信诈骗,不仅事关社会安危,还关系到国家安全与国际关系。基于当下电信诈骗类型多、手法隐蔽、危害大的特点,为打击电信诈骗专门立法,关乎人民切身利益,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法治实践。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往往涉案金额大,致使被诈骗群众破产、返贫或抑郁自杀,严重侵害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及生命财产安全。但现行刑法对电信诈骗定罪量刑偏轻,对违法犯罪人员的管控缺少法律依据。为打击电信诈骗专门立法,将填补该领域的法律空白,让守护人民“钱袋子”、打击电信诈骗犯罪有法可依,有利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而电信诈骗犯罪从过去的跨市、跨省发展到如今的跨境作案,大量“涉诈”资金被转往境外,大批人员偷渡境外从事诈骗活动,严重扰乱了我国边境地区的经济社会稳定。出台相关法律打击电信诈骗也是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维护国家安全与形象的应有之意。

其次,电信诈骗往往通过具体的互联网平台、互联网金融等渠道予以实施,因此切断当前已经形成的电信诈骗“黑色产业链”最为关键。要充分凝聚部门与行业、国内与国际的治理合力,共同打击犯罪。要形成由政府机关、公安部门主导,电信、银行各部门、行业协同参与的全方位、立体化的联合作战机制,树立“以专业对职业、以团队对团伙”的工作理念,推进“断卡”“断流”专项行动,有效提升打击电信诈骗的水平和效率。要强化跨界打击电信诈骗的信息共享,加强业务交流。各部门应当齐抓共管,实施“失信曝光”举措,将“涉诈”人员信息纳入芝麻信用、央行征信报告等信用产品。电信运营商要严格落实电话卡实名办理制度,加大对软件改号、建立伪基站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整治力度。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平台要强化内部监督,严惩乱开、代开、买卖银行卡等违法行为,及时冻结使用伪造身份证件的银行账户,并通过人脸识别等手段,堵住“身份不实”的漏洞。

但与此同时,我们更要意识到,电信网络诈骗是可防性犯罪,事后打击不如事先防范。要积极营造防骗氛围,共同构建反诈防线。充分发挥微信、抖音等互联网新媒体客户端的优势,通过制作反诈宣传片、公益广告和短视频等形式,宣传防骗知识,不断加大防范电信诈骗的宣传力度,提升群众“免疫力”。政府、学校、家庭要相互配合、共同发力,形成反诈防骗的宣传教育闭环。

打击电信诈骗绝非单打独斗就能办成的易事,而应当需要各部门、全社会齐心协作,共同搭建让电信诈骗无漏洞可钻的“天罗地网”,才能真正守护人民群众的美好幸福生活。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12391,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57902.html

(0)
上一篇 2023-11-29
下一篇 2023-11-29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