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闻问切”把脉基层治理,打通为民服务脉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基层二字涵盖了广大人民生活的点点滴滴,基层治理则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石”,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为了打通为民服务脉络,传递基层桃江温度,激活基层治理的“一池春水”,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高桥镇通过“望、闻、问、切”为基层治理递上“良方”。

“眼”望民情,看基层之气色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政策为线,群众是针,基层干部则承担着穿针引线的重要作用。在做好“针线活”的时候,“千条线”必须要精确地对准“一根针”的针眼。基层干部要增强观察力、判断力、辨别力和预见力,在复杂的基层环境中练就观事察物的“慧眼”。观察力是通过浅显现象看到深刻本质,基层问题纷繁复杂,基层治理则需要探根求源;判断力是要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学深悟透“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实质,找准方向、明确定位;辨别力是要避开基层发展走过的弯路岔路,寻找解决基层难题的真正良药;预见力是要瞄准未来发展的路径和方向,改进创新基层治理模式,推动基层治理改革取得突破。

“耳”闻民声,听基层之声息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为政者要走出庙堂,到草野和江湖中去听取意见,才能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然后做到知民之所需,解民之所忧。最熟悉基层的人一定是群众,最具有发言权的人也是群众。基层干部要主动到田间地头、车间码头去倾听民意,了解百姓的所想、所急、所需和所忧,把“替民做主”转变为“让民做主”。“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基层治理要广开言路,采取屋场会、民情走访和问卷调查等各种各样的形式,在民声民情中开阔治理视野,明晰治理思路,把基层常用、管用的“土办法”都征集起来,把创新的“金点子”都利用起来,把潜藏的“活力源泉”都挖掘出来,迈向基层治理新征程。

“口”问民意,查基层之症状

“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习总书记指出:“要开门问策、集思广益,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为‘十四五’规划建言献策,切实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充分吸收到‘十四五’规划编制中来”。问计于民反映的是群众心中最为真实的想法,体现的是党践行群众路线的决心,谋求的是提升百姓福祉的良策。问计于民的关键在于得计于民,服务于民。得计于民是要从群众中来,针对群众最迫切关心的“疑难杂症”,让基层群众积极建言、主动献策;服务于民是要到群众中去,协商问题,解决问题,“对症下药”,让群众“安然无恙”,答好党群携手基层治理的“新答卷”。

“心”切民生,通基层之脉络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从“一指禅”到“两腿泥”,基层干部要始终把人民作为“源”和“本,将为民情怀深深根植在心中,时刻做到用真心换民心,用实干暖民心,以零距离服务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大问题”。“中国共产党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把脉基层治理,要始终发扬为民服务的“孺子牛”精神,秉持以人民为中心,心中装着人民,奋斗为了人民,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打通为民服务脉络,要深入基层一线,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勇做新时代基层治理的“弄潮儿”。基层工作者们要初心如磐,奋楫逐浪,让中国“基层号”巨轮风劲帆满、行稳致远。

作者:刘秀芝        来源:高桥镇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刘秀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58792.html

(3)
上一篇 2021-11-05
下一篇 2021-11-05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