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特产品变“钱袋子”的同时还得是安全的“食盒子”

近日,在重庆忠县从事土特产销售的王女士遭遇一件烦心事:她销售给一位顾客的150份包括扣肉(烧白)在内的土特产被顾客起诉为“三无产品”,法院二审判决其退还货款并给予顾客十倍赔偿,赔偿金额近5万元。(新闻来源:上观新闻 2022年4月22日)

新闻报道以来网友观点也出现了两种分歧,一部分网友有表示“为王女士一家站队,抵制‘专业打假人’”;一部分网友表示“有职业打假人在法律框架内打假,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食品安全”。同样,今年1月在四川岳池一位名叫“小王子”的山西网友联系商贩谌光辉购买了2000元的香肠。收到香肠后,“小王子”给谌光辉发来消息称其违法,以其售卖的预包装食品无食品标签和信息,也无生产许可证为由,提出10倍索赔共计2万元。谌光辉拒绝后,“小王子”将其起诉到山西省介休市人民法院。

通过以上案例发现,起诉的多为通过网购发生的。近年来随着短视频、直播的兴起为网购增加了大量的流量,部分土特产生产者也利用短视频、直播的方式积极推销自家产品,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出政策、搭平台、政府领导上直播为土特产寻平台、做宣传、找销路,都千方百计的想把地方的“一手”产品推销出去,将土特产品变成群众增收“钱袋子”,但是在将土特产变为“钱袋子”的同时还得为消费者守住安全的“食盒子”。

食品安全一直是国家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也是一个国家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虽然“职业打假人”客观上弥补了行政执法部门打假力度的不足,但以获取利益为目的打假行为极易挫伤生产者的积极性。

要想把土特产品做成持续增收的“钱袋子”,就要地方行政部门要严把生产关,加大对食品安全的检查力度和建立专业队伍指导地方土特产规范生产,同时为生产者提供便利食品检测平台,注册地方品牌将合格的土特产通过规范流程整合发售。销售平台要严把审核关,销售平台要加大对注册店铺审核力度,对对不符合相关要求的坚决取缔。还要加大对“职业打假”方式曝光力度,来震慑一批以谋利为目的“职业打假人”,同时警示土特产生产经营者规范安全生产。

要把土特产这个增收的“钱袋子”持续掌握在“一手”生产者手中就需要地方行政部门、销售平台和社会多方加入,只有真正做到生产者放心,消费者安心,才能将土特产由安全的“食盒子”成为增收“钱袋子”。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石碉楼乡.德宁,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83166.html

(0)
上一篇 2022-04-26
下一篇 2022-04-26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