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乡村自然环境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工业革命引领了人类从农耕文明跨越到工业文明,我们的世界也因此发生了质的飞跃。虽然工业文明促进了人类社会高速发展,但其弊端也日益凸显,其中受影响最大的就是我们的生态环境。随着全球生态环境出现危机,环境污染影响到人类的正常生活,我们急需寻求新的文明形态,来解决历史留下的问题,生态文明理念应运而生。所以,步入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也是人类文明长期稳定发展的需求。

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正式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我们党我们国家的工作内容之一。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又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我们能从中感受到,乡村振兴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2022年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如期召开,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强调了乡村振兴、生态文明、人与自然。

立足生态环境,正确认识城乡融合发展

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从乡村角度出发,不应该一味地城市化,而应该结合实际,立足自然生态,寻找符合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城市固然有它的优势,但乡村也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要想城乡高质量融合,就要先融合双方优势。

我们来自自然,终要回归自然,人类本就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心浮躁时,只需亲临自然环境中,便可感到宁静轻松,那是因为大自然隐藏着独有的治愈能力。乡村需要守住这份治愈力量,来帮助城市居民化解生活中的压力与焦虑;乡村需要守护好自然环境,来吸引城市资源的双向流通。如此,才能保障城乡协调发展,社会健康稳定。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守住中华文化根基

大会报告指出,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纵观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小到文化呈现的使用工具,大到文化内容的诞生过程,都与大自然密不可分。毫不夸张的说,中华传统文化源于自然,归于自然。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如要实现文化自信,加强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我们需要回归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守住文化根基,加大传统文化教育力度。乡村作为自然生态环境最完整的地方,理应更加重视自然环境保护,为国家传统文化教育事业提供优质的自然课堂。

建设生态环境,需前瞻性与全局性兼具

在乡村建设生态环境,不能只一味追求眼前的效益,却忽视长远利益,否则可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的危害。我们需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努力提升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在预防外来物种入侵的同时,也要合理发展生物多样性,如此才能提升生态系统自愈能力,才能更好抵御自然灾害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只有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才能真正建设好乡村的生态环境,为村民提供更高的生活品质,提升村民的幸福指数。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引领人类步入文明新形态,是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担当。我们作为中国人,作为华夏子孙,理应与国同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洋港镇 陈坤)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阳组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98670.html

(0)
上一篇 2022-10-22
下一篇 2022-10-22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