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稼地里的“聚才术”

北京市门头沟区潭柘寺镇 肖亚男

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始终重视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培养出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就好像种在庄稼地里的庄稼,需要一步一步精心呵护。在此背景下,如何让引进的人才像庄稼一样深深地植根于土壤中,不断汲取养分,成长为可堪大用的栋梁之才,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精心“选种”,活源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道出了种子的重要性,要想粮食高产,选种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如果不具备专业的技术知识,不了解和掌握种子特点,盲目听信经销商,必然减产减收。人才工作也是如此,“入对行”尤为重要。许多招聘广告,过度吹嘘,不少应届大学生瞧上某一条便直奔而入,工作月余,发现自己的专业“无用武之地”,甚至“从头学起”,不仅埋没人才,招聘单位也有所损失。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在入职前,充分分析自身专业能力与个性特征,从源头将创事干事之路“活”起来。

悉心“育秧”,强本领。农谚常说,“秧好一半禾”,足见育秧的重要性。育秧的学问可是相当大,不仅要确定育秧期、预防药害、防止秧苗徒长还要了解农业相关政策,要育好秧,就必须要有全面技术。正如人才市场这个大熔炉,如果没有较强的本领,自然不能够“脱颖而出”。十九大报告曾提出“本领高强”,而悉心“育秧”的过程正是增强本领的过程,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想成为人才,必然离不开工匠精神,无论是哪行哪业,都应自觉增强学习本领、苦练技术、创新突破,立足岗位成长成才。

苦心“蹲苗”,促成长。蹲苗是一种传统农作物管理技术,作用在于“锻炼”幼苗,促使植株生长健壮,提高后期抗逆、抗倒伏能力。而人才的练成,也必然离不开“蹲苗”,用人单位要加大培养人才力度,为他们铺设发展的阶梯,探索人才导向型发展模式,改变“花瓶式”人才制度。从体制机制、激励引导、舆论氛围等方面下功夫,搭建人才上升阶梯,给予人才充分话语权、参与权、决策权,完善人才机制,逐步免除人才工作中的后顾之忧,让人才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作用,激发工作活力,永葆工作干劲,健康茁壮成长。

用心“打药”,治百病。为庄稼“打药”也是一门大学问,有时候会买到假药、错过施药时间、施药方式不当、药剂混用不当等等都会影响庄稼收成。为庄稼“打药”就好比为人才们送一碗热腾腾的“奶茶”,用人单位广揽五湖四海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留得住人才,是所有用人单位必须思考的问题。所谓“鸟择良木而栖”,只有做好引进人才的配套和后半篇文章,给予人才归属感、获得感,为人才打造心灵港湾,帮助改善工作、生活环境,从衣食住行等生活细微处关心,政治上信任、工作上支持,才能实现广纳贤才、人尽其才的创事兴业的良好局面。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1-10-28
下一篇 2021-10-28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