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驻实干:从“学生”到“村干部”

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委组织部 陈小利

我于2021年8月通过公开招考成为一名选调生,根据组织安排,于2021年12月到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蒲场镇新场村任职。来村之前,我满怀信心,以为凭借自己多年求学生涯中“解题作答”的优秀表现,村级事务不过是“毛毛雨”“小儿科”,一定能在这里大展拳脚。但到村后,走访入户不知和群众聊什么、群众咨询政策“翻书核对”、解决矛盾纠纷无从下手……吃过几次“闭门羹”,经历过几次挫折,才让我看清现实。不过我并没有气馁,也不打算放弃,这些挫败仅仅是激起了我不断学习改进的斗志。因此,我从做群众工作的“小学生”做起,通过学、驻、干实现了从“学生”到“村干部”的蜕变。

学深学细学透,做到说得出用得上

“学如弓弩,才如箭镞”,不管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中都得时刻提醒自己“充好电、加满油”。对于以前不了解的政策文件,“孜孜不倦、日夜兼程”学深悟透,不停留在看过、读过上,而是带着问题、切换视角去学。在摸透政策精髓、抓住文件要点上下功夫,做到能以群众听得懂、易理解的话宣传讲解,能回应群众的疑惑;同时,我也经常在前辈开展群众工作时,在一旁学习如何与群众打交道,懂得要多和群众说“真心话”“百姓话”。

如今的我不需要查阅资料,就能回答群众想修建房屋、想申请大病救助等事项需要符合什么条件,具体流程又是怎样的等问题;面对群众提出的政策不允许的诉求也能有理有据有节地跟群众做好解释工作。碰着了也能和他们聊家常了,问问地里种了啥,鼓励群众种粮食,告诉他们种大豆即有肥料补贴又有种粮补助......自己的付出改变了刚到村里时的窘境,这让我更加坚定了走遍村庄路、敲遍群众门、走进群众心、当好群众“自家人”的信念。

身驻心驻行助,确保融得进蹲得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扑下身子、沉到一线。刚到新场村时,陌生的村庄、陌生的人,想到晚上只有一人住在村委会,心里不免有些不安。但下班后和周围的姐姐、阿姨一起散步、聊家常,去他们家里做客后,这种不安也就烟消云散了。慢慢地,我发现扎根乡村,能有更多时间精力走村串户与群众面对面拉家常,有更多机会到田间地头与群众肩并肩交心谈心;能更快了解村容村貌、产业发展,更便于察民情、知民意、听民声;也能在与群众、干部沟通交流中积累群众工作经验、锤炼农村工作本领。

同时,心怀“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情怀,积极主动办民事、纾民困、解民忧,给予了群众承诺便会及时回应,慢慢成为群众身边的“知心人”。在处理邻里间矛盾纠纷时自己也能说上话了,在群众有困难时我能帮上忙了,民情大排查、安全知识宣传等工作开展更加顺利了。这让我感到很开心,也深刻体会到开展农村工作必须与群众打好交道,获得他们的认可,这样才能得到他们的信任与支持。

苦干实干巧干,确保有实效得认可

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在村里我主要负责办公室、党建、安全、国土等工作,在一次次被催促报表手足无措时,一次次的检查被问得哑口无言时,一次次走村入户忙得顾不上喝水时,我更加体会到做好农村工作既要真抓实干、细致严谨,又要大胆开拓,勇于创新。面对各种琐碎事务,我会分清任务轻重缓急,思考任务计划表,确保能高效及时完成每一项任务。

除了完成办公室工作,我也会挤出时间积极和村干部一起走访群众了解“家底”,一同走村串户开展宣传排查工作,一块在乡间小道化解矛盾纠纷,经过半年时间,我基本掌握了16个村民组的具体位置,走访了村里两百多户,深入了解各户家中人口、土地、车辆、经济等情况。现在,每当我路过群众家门口时,他们都会热情地邀请我进屋喝茶,有时周末没回家,他们也会邀请我去家里吃饭。这让我觉得群众不再把我当作“外来人”,而是当成“家里人”,对此我非常感动。

同时,我结合自身专业知识,为做好农村党建工作想办法、出主意,和村“两委”一起商量如何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根据网格化管理,开展党员与村干部、村民组长结对帮扶工作,在每一户门前张贴“党员、干部连心卡”,实施党员积分制管理,有力激发党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走访时,也更能听到“感谢党和国家”“现在生活更好了”之类的话。这样的转变让我欣喜,同时也感到一种自豪和使命担当。督促自己挑起重担,将小事办实、大事办妥、新事办好。不让自己陷入忙忙碌碌、机械做事的“事务主义”泥潭,时刻提醒自己多思考、多分析、多总结。不管是办公室工作,还是群众工作,都学着去发现规律、研究本质、创新方法,让自己多点精力脑力想对策、谋发展,为群众谋福祉。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一路走来,纵有坎坷,却也让我收获了成长。未来之路,躬耕正当时,还须牢记责任担当,奉献青春力量,努力做一名让群众满意的“村干部”。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2-05-18
下一篇 2022-05-18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