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民生服务的温度与质感 增强群众获得感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民生服务保障工作必须谨遵“群众至上”的原则,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断奋斗与努力。但是如今还是存在就业不稳定、教育缺失、交通拥堵等问题,政府的民生工作和群众的民生需求出现了“错位”,说明在一定程度上政府工作脱离了群众、脱离了实际。

因此,只有让群众有更稳定的工作、更可靠的保障、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满意的收入等,才能展现民生服务的“温度”与“质感”,让群众有获得感。

民生服务有“温度”就是在为民办实事、解难事中体现人性化、人文性,要考虑到多数人的需求,也要重视少数群体的利益诉求,满足不同人群的多样化需求。有“温度”的民生服务要贴近群众实际,获得群众支持,遵从群众意愿。比如面对残障人士,一方面要积极主动学习,提升自身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可创建“无声服务室”,帮助听障居民找到工作,解决实际困难。对于困难群众,可联合居民区主动走访、调查,快速制定救助方案,发放临时帮扶资金,对接外部资源帮助就业等。

民生福祉有“质感”就是持续不断地改善民生品质,提高生活质量,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听取群众意见,制定科学性、前瞻性、灵活性的规划,提高解决问题的时效性、性价比。制度、规划是提升服务质量的保障,科学合理的停水方案,既能增强节水意识,又能保证正常生活;换位思考的沟通交流,不仅能快速反馈群众意见建议,还能提高制度、章程的落实效率。再如社区制定“社区救助顾问”制度,有效解决了困难弱势群众的问题;智能“呼叫器”的普及,可以为社区老人提供更灵活、更精细的服务。

让人民群众有获得感就是要提高服务的个性化、精细化,让服务能普惠到每个人,让政策能落到实处,让群众能实实在在地“得到”。民生服务涉及到群众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教育、就业、住房、健康等诸多领域,要注重服务的针对性、多样化。帮助易地搬迁群众融入城市生活,为其开办“夜校”,讲解法律法规、国家政策、生活常识、本地方言等,鼓励大家放下乡情、主动拥抱新生活;“小慢车”开进大山深处,不但是山村最安全、时间最有保障的出行方式,还能切实帮助群众实现就业,缓解经济压力。

民生无小事。“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这是对群众的承诺,是对国家的负责,不但温暖亿万群众心田,还能保障国家发展节节高。用政府的紧日子换取群众的好日子,同时带动中国经济“芝麻开花节节高”。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平江县浯口镇叶罡,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18381.html

(0)
上一篇 2023-04-25
下一篇 2023-04-25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