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四大关” 做新时代“四有”青年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写到,习总书记青年时到陕北梁家河村上山下乡历练,他自觉接受艰苦生活的磨练,一步一步地过了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这“四大关”。作为新时代青年干部,我们要接过艰苦奋斗的接力棒,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勇挑重担、苦干实干,提高能力过好新时代的“四大关”,争当新时代“四有”青年。

过“思想关”,做有信念的新时代青年。选调生大都是从家门到校门再到单位门的“三门干部”,面对乡村艰苦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加上基层工作非常繁杂琐碎,刚开始难免感到迷茫无助,甚至产生“本领恐慌”的焦虑感,情绪变得比较消极。其实,初来乍到产生迷茫是正常的,就像习近平总书记回忆起15岁去到黄土地时也是迷惘、彷徨的,年轻的他在当年贫瘠的黄土地上,不断思考着“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但22岁离开黄土地时,他已经有着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坚定目标。这中间离不开理想信念的指引,习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是立党兴党之基,也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之本。”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要坚定理想信念,过好“思想关”,认识到基层离群众最近最能磨练人,乡村正是我们施展才干的广阔舞台,像习总书记一样,坚定“要为人民做实事”的信念。

过“融入关”,做有地气的新时代青年。初到乡村,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适应和融入。“深入基层不放松,立根原在群众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七年知青岁月时的感言。融入乡村,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回想起刚来到民胜村时,由于缺乏基层工作经验,与群众交流的方法欠缺,我并不太适应。可是后来当我真正参与到村里的各项事务当中,在一次次地走家入户,在给群众打排查电话、登记信息的过程中,我发现我渐渐融入了村里,学会了如何用群众听得懂的话跟他们交流。驻村锻炼的时间里,我与大家一起战高温、抗干旱、防疫情,走进了两百多户群众的家中,完成了“整洁庭院”评比和挂牌、“户厕摸排”工作,也在走访过程中,进一步了解群众的所需所想。青年干部要志存高远,也要脚踏实地,过好“融入关”,接好“地气”才能更有成长“底气”。

过“学习关”,做有能力的新时代青年。选调生在学校里或是学生干部或是成绩优异,是同学朋友当中的“佼佼者”,来到基层也是自带光环的“党政领导干部的后备人选”。但是,我们自身应当清醒地认识到高学历不等于高能力,高文凭不代表高水平,解得了复杂的高数题,不一定解得开“孙婆婆”和“王嬢嬢”的矛盾心结;写得了几万字的研究论文,未必能给“张大爷”解释清楚几百字的政策文件。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成长经历告诉我们,要善于把基层当成学习之地,摆正思想认识,拜人民群众为师,向人民学习,汲取群众智慧,将个人所学与群众智慧相结合,并应用于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在实践中学会调查研究,学会总结思考,学会创新发展,学会实事求是,静心沉淀,厚积薄发,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成长为有能力的青年干部。

过“实践关”,做有作为的新时代青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当知青时,为当地群众做了许多实事:修建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打坝造地、挖井取水、办铁业社等。我所在的民胜村是建胜镇人口最多的“大村”,但村干部们却对每家每户都如数家珍,哪家有困难,哪条路需要修整,村干部们都能做到心中有数,可以说,他们就是村里的“百事通”和“活地图”。一年来,民胜村完成了生态停车场项目修建、小微生特山坪塘环境整治,进行了农业产业升级项目,农村公路白改黑等,切实为村民办了许多实事。我们在驻村工作中,要坚持“实”字当头、“干”字为先,杜绝在基层舞弄花拳绣腿、空喊口号,过好“实践关”,为群众干实事、干好事、干对事,做勇于担当、善于作为的新时代青年。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7573,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33385.html

(0)
上一篇 2023-07-27
下一篇 2023-07-27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