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经历,都是最好的成长。

星海横流,岁月成碑,所有的经历,都是最好的成长。匆匆八年,弹指之间;八年匆匆,却也漫漫。八年,从一个起点走到另一个起点,我们一直在前进,沿着我们的梦想,沿着我们的足迹,在磨砺中不断成长、不断升华,让我变得更加坚强,更加成熟,从莘莘学子到职业女性,从懵懂女孩到人妻人母,从无忧无虑到责任担当,从涉世未深到看遍人间繁华,是年岁的增长,更是学识的扩展,是阅历的丰富,是人生的提升。

民大

2012年8月,我大学毕业,来到了西藏民族大学,继续完成我求学的梦想,开始了我的读研生活。在那神奇而富有民族文化色彩的校园中让我感受到了西藏人的异域风情:第一次看到华丽的藏装,第一次欣赏到神秘的“锅庄”,第一次吃到正宗的藏餐,第一次学到标准的藏语……民大的学术氛围严谨,师生们的每一本学术著作,每一个调研课题,每一篇学术论文,都成为最好的例证。索南才让老师的德才兼备,周毓华老师的教导有方,彭陟焱老师的无微不至,刘凤强老师的循循善诱……都深深的影响着我,使我在民大的学识得到全面提升。

车站

记得2016年8月,我拖着沉重的行李来到了太原车站,比行李更沉重的是亲人的嘱托——“出门在外照顾好自己”“万事小心”“有事没事给家打个电话”……车站,是一个离别的地方;站台,就是伤感的代言。南来北往的列车,熙熙攘攘的人群,终日在这儿上演着悲欢离合的场面。含泪挥手,有祝福,有嘱托,有惜别,有不舍,都在列车启动的那刻情不自禁地表露出来……列车缓缓启动,渐行渐远,一阵孤寂涌上心间,伤感的泪水朦胧了双眼。当拥挤的列车载我驶过36个小时之后,带我来到了一个遥远而又陌生的城市——西藏。在拉萨火车站,我发现曾经熟悉的面孔早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张张陌生的面孔;曾经脱口而出的家乡话,现在却如此的不合时宜;曾经习惯的家乡生活却要与西藏的风俗相融合……刚下火车,初到拉萨,映入眼帘的便是那雄伟的“拉萨站”。陌生的车站,形形色色的人群,比肩接踵,人山人海。虽然有远离家乡的哀伤,但是我依然情不自禁张开双臂,心中呐喊:“西藏,我来了!”踏上西藏这片土壤,那天,那云,那山,那水,那人,那树木,那阳光,那空气……无不让我感到心旷神怡,在雪域高原的天空下,觅一处静好,将心停靠。

卡如乡

我告别西藏民族大学的“象牙塔”,奔赴基层“大舞台”,满怀热忱与希望,不忘殷殷嘱托,开始担负使命,在卡如乡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俗话说“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既然选择基层,便只顾风雨兼程,自当无惧困难、直面风险挑战。我扎进“田间地头”,融入“人间烟火”:撰写全乡发展规划,全面呈现基层发展成效、群众幸福生活;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与卡如群众打赢了脱贫攻坚战;投身乡村振兴,积极参与全乡经济发展,种植平谷大桃,在桃园中剪枝、浇水、施肥、梳桃、套袋等,种植林下经济作物南瓜、萝卜、芫根等,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与群众同劳动、共分享;作为合作社出纳,严格执行现金管理制度,提供现金收支原始凭证,遵纪守法,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组织文明实践活动,成立文艺队,组织文艺村行政汇演,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我见证了卡如乡从发展传统农牧业转向依托旅游业增收致富;从精耕细作种植农作物转向种植高经济价值特色产业;从小家庭农养藏鸡到规模化养鸡养殖……这些年,卡如乡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历程,经济发展取得丰硕成果,乡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八年,是成长,是沉淀,是感悟,是希望;一路走来,点点滴滴都记忆犹新,阳光下的稚嫩,风雨里的沉着。如今,我是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艰辛努力的沉淀换来今天的成熟知性,渐渐褪去青涩,见证着卡如的发展变化,经历着西藏的繁荣富强,下一个八年,我将继续坚持自己的信仰,扎根基层,服务人民,做新时代的奋斗者,新使命的担当者,新征程的奔赴者,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带着对广大农牧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和对夯实基层基础的强烈责任感,真正做到身在一线、心在一线、干在一线,在实干笃行中释放青春激情,在艰苦奋斗中书写成长篇章。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尼木县卡如乡文化综合服务中心 刘晓玉)。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蓝梦蝶,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92070.html

(0)
上一篇 2024-04-04
下一篇 2024-04-04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