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干部去艰苦边远地区工作是“必答题” 而不是“选择题”

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希望和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于培养造就一代又一代可靠接班人。这是党之大计,国之要事。

当前,年轻干部成长路上还面临许多“中梗阻”。部分年轻干部缺少干事创业的精气神,面对组织上的安排挑三拣四,面对急难险重任务避而远之,这些都是不敢担当、不愿作为的表现。有些年轻干部“躺平”思想作祟,不愿到艰苦边远乡镇接受历练,年纪轻轻就想去县城“养老”,甚至把去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看成是“吃亏”、“受冷落”、“被边缘化”,丝毫不了解组织上的良苦用心。这种想法如果听之任之,必定是后患无穷,极不利于年轻干部成长。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组织上安排年轻干部去艰苦边远地区工作,是信任更是培养,年轻干部应该以此为荣、争先恐后。年轻干部须知,去艰苦边远地区工作是一道“必答题”,而不是“选择题”。

去艰苦边远地区工作是一种忠诚,对党的绝对忠诚。自觉执行组织决定,服从组织安排,是党员干部应有的忠诚。如果年轻干部一个个都拈轻怕重,对去艰苦边远地区工作唯恐避之不及,那么不仅其自身难成大器,恐怕我们党的事业也将难以为继。新中国成立前夕,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党中央紧急抽调5.3万名干部奔赴新解放区开展工作。绝大多数干部都是抱着“身为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的想法,丝毫不去计较个人的利益得失,全力以赴支持新中国建设,体现了对党的绝对忠诚。正是有了这种担当和奉献精神,才为一穷二白的新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今天,时代在变,但是精神永恒。作为年轻干部,对组织上的每一次安排都要格外珍惜,胸怀大局、勇担重任,真正体现一名党员干部的忠诚与担当。

去艰苦边远地区工作是一种情怀,对人民的深切情怀。“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基层一线是实践的火热疆场,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也是体恤民情的最好土壤。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高度重视深入基层一线调研,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最终为中国革命找到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文化大革命”期间,邓小平同志曾被下放到江西省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劳动,但他虽处逆境而不气馁,而是坚持沉淀自己,努力在黑暗中寻求光明,思考中国未来前进方向,进而摸索出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同志曾在梁家河有过七年知青岁月,期间虽然饱经磨难与挫折,但也正是在农村的这段时间,让他磨练了意志、增长了本领,增进了与人民群众的感情,从而培养出一位大国领袖。年轻干部成长无捷径可走,只有在艰苦边远地区多加捶打磨练,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才能真正了解民情、知晓民意、致力民生。

去艰苦边远地区工作是一种成长,关乎自身的成长。温室里养不出万年松,庭院里跑不出千里马。年轻干部成长有其特定的规律,按部就班不行,拔苗助长也不行。组织上安排年轻干部去艰苦边远地区锻炼,有着很深的考量,这对年轻干部而言,既是机遇更是挑战。年轻干部成长路上不能只有顺风顺水,不能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受到挫折就意志消沉,更不能把艰苦边远地区当“跳板”、“身在心不在”,一心只想混基层经历。而应争先恐后,自觉弯下腰、沉下身、融进去,多拜人民为师,甘当“小学生”,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只有多经历几回风吹浪打,才会遇到挫折撑得住、关键时刻顶得住,才能答好组织上交给的“必答题”。

文/王堂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点石成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82535.html

(3)
上一篇 2022-04-21
下一篇 2022-04-21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