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三力”齐发 激活双减工作“一池春水”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民族进步、国力提升的基石,承担着为国家输送人才的重要责任。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旨在让教育重回本真,打造良好教育生态。“双减”以来,各级部门校内、校外双管齐下,课内、课外统筹推进,展现了良好的效果。进一步推进“双减”工作落实,要健全制度体系,强化宣传引导,完善机制体质建设,方能激活“双减”工作“一池春水”,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断输送新鲜“血液”。

顶层设计有力,加强制度体系建设是“先手棋”。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速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愈加强烈,而原有教育评价体系不完善,以机械式做题、答题的“应试教育”应运而生,使教育偏离其培养人才的本质。所以说,国家全面实行“双减”政策,是改善当前教育生态,促进国家人才均衡发展的有力举措,也是应对当前我国高速发展对人才需求不断提升的当务之急。因此,落实“双减”政策,要细化各项工作内容,做好前期调研分析和整体性规划,确保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校内减负、校外培训机构治理、课后服务等重点工作要多方协调,明确各相关职能部门职责,理顺在政策实施、常态化检查、后期监管等工作流程,加强对学校、培训机构指导,保障“双减”质量。

宣传引导“发力”,转变教育观念是“导航灯”。思想是行动的指南,理念是实践的先导。当前我国已经迈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人才强国”重要性更加凸显,原有培养方式已经不能更好适应当前发展形势,面对当前教育形势,只有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到“双减”重要性,才能更好的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政府部门要主动多渠道、多形式对“双减”政策进行宣传,在教学体制、课堂模式、培养目标、评价方式等方面加强引导,让家长树立新型教育观念,从而推动原有的“应试教育”为主的不良教育风气转变;与此同时,还要在社会环境、舆论氛围及文化环境等方面加强假设,通过主流媒体宣传、公益宣讲、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等方面,潜移默化影响人们转变观念,加强对“双减”认同感,让更多人主动参与“双减”。

体制机制“助力”,完善配套措施是“硬保障”。有道之君,行治修制,先民服也。未来“双减”对教育的引导作用能否更加强力,关键是看政策配套能否落到实处。原有教育不能适应当前发展形势,一方面在于教育评价机制不合理,固有的“成绩论”“分数论”导致学生不得不长期处于高压的机械化训练下,只能以书本知识为主,无力顾及其他方面发展;另一方面在于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不断提升,随着社会进步,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提高,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竞争也随之不断加大,教育“内卷化”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因此,只有从加快改变教育评价机制方面着手,制定合理的评价方式,更多的关注青少年全面成长,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才能更好培养创新型人才;同时要加大教育投入,不断提升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满足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推动教育良性循环。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教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重要一环,实施“双减”,转变原有的“应试”教育模式,有利于改善我国教育生态,推动新型人才培养。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切实转变教育方式,优化教育结构,久久为功,定能开创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秃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96032.html

(0)
上一篇 2022-09-30
下一篇 2022-09-30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