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官’就不作为”的不正之风 何时能止

行政机关、事业单位里面有一群这样的干部,他们以不身居要职、不是“官”也不想当“官”为理由,平日不谋事、遇事就害怕,一旦出事,要么往上推,要么往同事甩,每天得过且过,成天想着混到退休。这样的干部混在政府里,犹如一碗饭里夹生的米粒,固然可以吃,难免口感不佳,有时还会闹肚子。

什么是官?不少人认为,官指领导,有一定的级别才是官。但是,笔者认为,只要是在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等政府部门中担任职务、能行使一定公权力的人,都应该被划归到“官”的范围中。即使是如社区干部、村干部这样最基层的公职人员,也同属于官。既是官,就应为民做主、替民解难,就应履职尽责、真干实干,把许多群众想做而没有能力做的事给办了,干出一份事业。

观察这些抱着“不当‘官’就不作为”观念的干部,发现他们有几个特点:一是本领不高心气很高,十分注重个人得失,在工作中时常以事情不属于职责范畴为借口,轻则不愿多做一件事,重则凡事踢皮球,推诿塞责;二是能力不足、遇事就怕,工作质量很低,完成一项工作需要不停返工;三是脑子里没有工作,不思考不谋划,重生活轻工作,点卯式上班。简而言之,就是“不想为”和“不能为”。这两种模式有时单独出现,大部分时候交缠发生。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要“把提高治理能力作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任务”。一方面,通过思想淬炼、政治历练,解决“不想为”的问题。干部不想为,既是思想问题,也是政治素质不高的表现。一个理想信念坚定、政治意识强的干部,会自觉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听党话、跟党走,不会在工作中掺杂进私心。另一方面,采取实践锻炼和专业训练的方法,解决“不能为”的问题。实践锻炼能提高干部处理复杂矛盾的能力,让干部在摸爬滚打中强筋健骨、历练本领。专业训练能提高干部对现行制度的理解和执行力,提升干好本职工作的专业水平。

要想止住“不当‘官’就不作为”的不正之风,严格考核是必要措施。以前,许多干部为官不是一年半载或是三年五载的事,很多都会在岗位上干二三十年。只要不犯大错,就没有职务下降、待遇缩水或者被辞退的风险。有些干部就没有了危机意识,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靠着老方法老路子混过去。我们要健全考核机制,保证干部职务能上也能下,待遇能升也能降、人员能进也能出,让混日子的干部不能混、不好混。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云不语,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viewpoint/10638.html

(0)
上一篇 2020-06-24 11:15:32
下一篇 2020-06-28 15:59:35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