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好”在哪里

一是中国共产党是以民族复兴为使命的政党。鸦片战争之后,中华民族面临救亡图存的艰难境地,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纷纷踏上历史舞台,但在历史大潮的淘洗下,只有中国共产党经受时间考验,以辉煌奋斗史向人民交上满意答卷。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最终革命成果被窃取,并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以康有为代表的维新派,不敢否认封建主义,且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对使命的认识局限于修复摇摇欲坠的清政府,从本质上就脱离了群众基础,与民族复兴的愿望背离。而中国共产党的核心力量来源于无产阶级,始终代表最广大的根本利益,掌握了民族复兴的命脉。

二是中国共产党拥有不怕牺牲甘于奉献的党员。五星红旗是用革命烈士的鲜血染红的,在新中国的成立道路上,无数共产党人为了理想信念抛头颅洒热血。据不完全统计,在1927年3月至1928年上半年,在大革命中拒不叛党,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就达31万人。中央组织部和民政部门统计,为了建立新中国,共有2100多万革命者捐躯,全国有名可查的和其家属受到优抚待遇的烈士有370多万人。据1945年党的“七大”时的初步统计: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及抗日战争时期,战场上牺牲的共产党员32万多人。但流血牺牲没有吓退中国共产党人,反而锤炼出钢铁的意志,并在土地革命、解放战争时期不断发展壮大,赢得人民信赖。

三是中国共产党是坚持官兵平等作风优良的军队。官兵平等优良作风最早体现在军民相处方式及关系地位,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不拿人民一针一线”,该句出自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统一的革命纪律,也是正确处理军内关系、军民关系基本要求。从1927年起,根据形势发展和部队的实践经验,毛泽东同志将“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改为“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用通俗明确的语言,具象化说明了中国共产党的纪律和政策,并用长期行动落实到位。正是这种铁军作风,中国在面临装备、战力巨大 劣势下杀出重围,获得胜利。特别是在后期,这种战略性政策得到彰显。最为显著的便是被陈毅喻为是人民群众用手推车推出来的胜利的淮海战役。

(据网上有关史料记载,在战役期间,江苏、山东、安徽、河南等地的人民用极大的物力、人力支援了战争。这四省共出动民工543万人,其中随军常备民工22万人,二线民工130万人,后方临时民工391万人。担架20.6万副,大小车辆88万辆,挑子30.5万副,牲畜76.7万头,船只8539艘;筹集粮食9.6亿斤,运送到前线的粮食4.34亿斤。民工的支前是战役中最动人心弦的一幕。到了战役的第三阶段,参战兵力与支前民工的比例高达1:9。这种空前浩大的人力动员,解放区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承受能力。按惯例,人民负担战争的人力一般不能超过总人口的12%,即八个人中抽一个民工,除去老弱妇孺,几乎是动员了全部的青壮年男性,而此次动员的民工高达总人口的16%,可以说超出了最高的负担界限。但就是这样一场可以称得上釜底抽薪的战役反而取得了惊人的胜利。)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如故,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31715.html

(23)
上一篇 2021-05-28
下一篇 2021-05-28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