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德海:公仪休拒鱼

“循吏”是指善良守法的官吏。“循吏”之名最早见于《史记》的《循吏列传》,后为《汉书》《后汉书》直至《清史稿》所承袭,成为正史中记述那些重农宣教、清正廉洁、所居民富、所去见思的州县级地方官的固定体例。公仪休就是春秋时期的一位循吏,在《史记·循吏列传》所记载的五位循吏中,公仪休位居其三。

《史记·循吏列传》云:“公仪休者,鲁博士也。以高弟为鲁相。客有遗相鱼者,相不受。客曰:‘闻君嗜鱼,遗君鱼,何故不受也?’相曰:‘以嗜鱼,故不受也。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吾故不受也’”。公仪休位居高位,面对客人所送之鱼,坚决辞受,弟子不解问其原因,公仪休答复到:“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才不能收人家的鱼。如果我收了人家的鱼,而被免去宰相之职,那我还能再吃得到鱼吗?我现在做宰相,买得起鱼,自己可以买鱼来吃。因此,我是绝对不能收人家送的鱼”。

公仪休作为鲁国的宰相,其在治国理政、肃清吏治方面颇有卓识。然而让他名垂千史的却是他嗜鱼而不收鱼的典故。一条鱼,在常人眼中算不上贿赂,但送鱼给相,即便别无企图,也难逃行贿之嫌。更何况,送鱼的人还是别有用心,毕竟公仪休嗜鱼,投其所好,这是策略。但没想到公仪休会拒绝,于是客问:“你嗜鱼,何故不受?”公仪休之所答,直白、实在,却给人颇多启示。 “以嗜鱼,故不受。”就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更不能收。这话似乎有些道德克制的意味,就像君子爱财,但取之有道,能有这番岿然不动的自律功夫,当然了得。不过能如此不食人间烟火地克制欲念,似乎很难。更何况这些送鱼的人,可能还是亲戚朋友、旧识故交,甚至是交头换颈的哥们。人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世情皆如此,公仪休当年也一定面临着不少诱惑,但他拒鱼绝不是简单的自律,是因为有着更深层的缘故。“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这才是公仪休拒鱼的真正原因。收了鱼,可能你知我知,神鬼不知,彼此相安无事。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鱼不是白送的,至少是送鱼者的感情投资,而投资都是要求回报的,自己会因收鱼而陷入工作被动,甚至从此种下祸根,公仪休自然是想到了这种种的可能,因此才嗜鱼而拒鱼。

公仪休是出身鲁国的博士,但在这里所讲的道理,却又不同于儒家的那些从高起点出发的大道理。这里讲的小道理很实在,人人能算这笔账。如今那些被关在监狱里的贪官们,原来都是有地位的官吏,本可拥有不错的生活,如今还有吗?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面对诱惑,任何人都没有天生的免疫力。党员领导干部要想不受邪风侵染。一方面,要靠思想觉悟,只有不断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培植精神家园,树立廉荣贪耻的价值取向,才能“坐怀不乱”;另一方面,还要学会算“人生账”,知得失,才能在任何诱惑前保持清醒和坚定。

作者系国家统计局怀集调查队科员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倚楼听风雨,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58024.html

(6)
上一篇 2021-10-27
下一篇 2021-10-27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