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伟大理想信念

11月1日出版的第21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坚定理想信念 补足精神之钙》。文章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始终是有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的党。这个理想信念,就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总书记强调,坚定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而理想信念的坚定,来自理论自信的坚定。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基础之上,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建立在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崇高价值的基础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理论自信。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党员干部在理论上对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理解还比较浅显,于是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对社会主义胜利的历史必然性缺乏深刻的了解,导致这些党员干部缺乏理论自信,难以真正树立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那么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面对尖锐的风险和矛盾挑战时,难免引起困惑和动摇。因此要真正树立社会主义伟大理想信念,就必须在理论上钻进去,深刻了解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理论逻辑,树立理论自信。

社会主义为何必然胜利?马克思、恩克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是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初始表述,它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坚实理论基础上逐步形成、完善的。揭示了社会主义必然胜利,必然替代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是一代代共产党人坚定社会主义伟大理想信念,并为之奋斗终身的理论依据。

从唯物史观角度来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客观矛盾,是人类历史上最一般、最普遍、最深刻的规律,决定了社会形态和社会制度的更替,并始终在发挥作用。首先生产关系是由生产力所决定的客观规律亘古不变,而生产工具(生产资料)是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物质资料,生产工具(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态,决定了生产关系的形态,生产关系的形态变革,决定了社会制度的形态变革。同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的反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当一种旧的生产关系已经桎梏社会生产力发展时,被新的生产关系所替代就是必然的。资本主义从它诞生起,就带着资本无序扩张、剥削劳动者剩余价值、生产资料私有制引发劳资矛盾的先天性缺陷,为了消除这些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因素,资本主义从未停止过对生产关系调整的步伐,而这种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实质上为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提供了前提。

从剩余价值学说角度来看,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起点和基石。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就是生产剩余价值,而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两个必要条件,两者缺一不可。没有生产资料,劳动力无法工作,就无法生产价值;但是生产资料作为一般商品,只有其本身的使用价值,没有劳动力的使用,它本身不会创造更多的价值。而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决定了产生的剩余价值由谁所占有,在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里,少部分人凭着占有生产资料而无偿占有广大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形成了事实上的剥削。而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剩余价值最终为国家或者集体所有,用于全体人民的发展。因此社会主义相较资本主义具有先天性的优势,当资本主义越发展时,生产资料越向少数的资本家集中,广大劳动者的剩余价值越被剥削,于是,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的私有制便产生了深刻的矛盾,当这个矛盾尖锐到一定程度时,不可避免的,资本主义就会被新的、能够适应生产力发展需求的、发展成果能够惠及全体劳动者的社会主义所替代。

因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是具有坚实基础的科学真理。广大党员干部要从理论上深刻理解这一科学真理,树立理论自信,坚定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伟大理想信念,才能在任何复杂的形势面前不迷茫、不动摇。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倚楼听风雨,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viewpoint/58614.html

(2)
上一篇 2021-11-01 20:14:07
下一篇 2021-11-05 15:58:25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