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人才蓝海 掌握振兴之舵

乡村要振兴,关键在人才。“人才兴则农业兴、农村美、农民富”,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进一步指出需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这意味着我们要真正实现乡村振兴,就必须以人才为利剑,斩断赶考路上的层层阻碍,就必须解决好乡村人才瓶颈,把各方面优秀人才聚集大乡村振兴的事业上来。各地应当坚持包容开发的姿态,将挖掘本地人才与引进外部人才相结合,拥抱人才蓝海,打好“引用留”组合拳,真正让乡村振兴“活”起来,掌好乡村振兴之舵。

坚定站位选准人,让乡土人才“领进来”。乡村振兴关键在于干部,“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村级干部是村民的“主心骨”和“火车头”。因此,在村级干部的选择上,更需要坚定政治站位,选拔出具有高度政治敏感性、深度了解村情,情系人民群众的优秀干部队伍。通过开发包容的积极吸纳人才政策,将各位“乡土人才”领进来,不断扩充和打造一批信得过、赢得起、敢尝试、敢担当的村级干部队伍。同时也要区分好“敢作为”和“乱作为”,建立正面激励机制,减少干预施展拳脚、敢拼敢干村级干部的后顾之忧。只有发挥好优秀人“明白人”的引领支撑作用,做好“头雁”与“领头羊”,成为最有力的“支撑柱”与“主心骨”,才能引领群众在乡村振兴的路上稳步前进。

厚植土壤育好人,让本土人才“强起来”。乡村作为我国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与“最后一公里”,人才基础差,每个乡村都自有特殊的人才瓶颈,仅仅依靠开放引进人才来扩充乡村人才市场是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因此,在“引进来”的同时,乡村更需要注重“挖出来”。乡村本土人才长期扎根农村,熟悉乡村的一花一木、一草一情,他们才是乡村人才瓶颈的抓手和突破口。但在长期的城市化进程中,本土人才培育的缺失和忽略,让许多的本土人才流失。由此,应当以乡村自身情况为基点,大力实施培育计划,不断优化育才环境,出台有利于乡民的育才政策措施,加强技能培训的组织,更新他们的思想观念,提升他们专业技能,挖掘出更适合本地土壤的“草根精英”。除此之外,鼓励创业创新,给予充分的容错空间,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让本土人才在自己的家乡大展拳脚,充分调动本土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

统筹资源用好人,让“土专家”“田秀才”和“农创客”发挥作用。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人,人才的关键在用。人才的特色各式各样,专业领域各有不同,为人才量体裁衣设置适合的“坑位”是用好人才的基础。尤其是乡村中的“土专家”“田秀才”,例如,新化县统筹整合农业、林业、科技等部门资源,把具有较强专业技能的农民和乡土人才纳入各类人才队伍,让他们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显身手,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从根源上释放才能,为新化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打造平台留住人,让“流量”变“留量”。目前,在自媒体直播的孵化下,手机成为“新农具”,广阔的互联网更为“新农田”,许多的农民从“面朝黄土背朝天”转变为“面朝屏幕背朝土”,村民合作社的活络也让单纯靠天吃饭的农民逐渐转变为新型职业农民。但正如硬币的正反面,“流量”所带来的许多矛盾也成为打造健康乡村人才蓝海的绊脚石,使出浑身解数换来的一时破局,也只是花拳绣腿,难以支撑乡村稳步发展。因此,还需因地制宜为广大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和创业环境,完善奖励机制,为干事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和制度保障,建立一站式服务平台,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让外地人才来了不想走,让本土人才走了更想回。除此之外,还应当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切实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生活保障水平,解决乡村人才的后顾之忧。

治国安邦,人才为先,乡村振兴,人才为要。各地要画好人才“坐标系”,对人才要着眼与“引”,更要深度“挖”,坚持用对人才,才尽其用。同时,留才更要留心,通过制度保障,全方位多角度用才爱才,释放潜能,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挥洒最纯粹的汗水,助力乡村振兴。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1597,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22084.html

(1)
上一篇 2023-05-23
下一篇 2023-05-23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